英超历史上的十大球队,曼联、利物浦等豪门均在列
2024-11-21
新浪体育·足球深度策划
6月底7月初,中超俱乐部的账上都是钱。
这笔钱来自中超公司,随着2021赛季中超联赛全部赞助费用的结算,中超公司本着“收到赞助费尽快支付给俱乐部”的原则,将最后一笔分红打到了俱乐部的账户上。
但据相关媒体报道,该金额仅有300万左右。
自4月份以来,包括本次在内,中超公司已分红三次,且每次的分红数字都处于差不多的水平,这意味着2021赛季俱乐部总共获得的分红在1000万左右。
1000万的分红意味着什么?
2014赛季,各俱乐部从中超联赛获得的分红大概在1100万左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金融泡沫的破灭和连续三年的赛会制,至少在分红上让中超联赛倒退了8年。
几经周折,我们又回到了8年前的起点。
不过这个分红数字还算不错,中超历史上平均分红数字最低的一次出现在2005年,主要原因是前年年底的“G7革命”,导致中超赞助商发生重大变化。此后分红数字逐年上升,但也出现过以物易物的情况。
2008年,中超联赛的平均分红是150万,外加750箱啤酒和一台打印机。
虽然无法与2017赛季7400万的巅峰平均分红相比,但回顾历史上那些艰难的时刻,1000万仍然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尤其现在大部分俱乐部都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困境,不管蝇腿有多小,终究也是一块肉。
中超联赛的红利中,主要部分来自转播权收入,其余则来自广告赞助等收入。但随着U23政策出台、大牌外援离队、改为赛会制等变化,不仅赞助收入逐年下滑,原本5年80亿的中超版权也成为历史,就连未来10年的110亿也难以为继。2020赛季结束后,无力支付版权费的体奥动力也失去了与中超公司继续合作的可能。
2021年4月,腾讯体育以3年2.4亿元的价格成为中超联赛非独家版权持有者之一。
从巅峰时期平均每赛季16亿,到如今的8000万,版权收入的断崖式下滑,自然也反映在中超俱乐部获得的分红数字上。
在欧洲足球联赛中,俱乐部的收支可以相互抵消,不需要实际控制人的资金支持,经营状况良好,转播权收入也占了很大比重。
因此中超联赛及其俱乐部若想进入相对健康的生存状态,别说门票收入、商业收入了新浪不转播英超,必然需要再次提高转播权收入,并通过此获取更多的分红,尽可能覆盖俱乐部大部分的开支。
这除了联盟和俱乐部自身的努力之外,也需要版权方睁开眼睛,看世界。
如今,广播电视公司在获得版权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学习欧洲的做法,采用付费模式。
以前新英体育、乐视、PPTV都是这样,现在又有腾讯体育,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很快的得到一些收入,这些收入可以覆盖一部分版权费用。
但新英体育、乐视网、PPTV等公司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无论版权费用有多低,粉丝付费会员或点播服务所获得的收入最终都无法长期稳定地覆盖版权费用。
如果可以的话,这些名字就不会成为过去。
虽然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30年了,但短期内付费仍然是不可能的。
在欧洲可以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当地社会本身就有付费收看电视节目的悠久历史,不仅足球比赛,一些制作精良的节目、纪录片也需要付费观看。
再加上这些地区的足球文化很浓厚,人们对足球的热情很高,很多家庭宁愿不看搞笑综艺频道,也不愿获得观看足球比赛的许可。
在中国,随着国家队成绩的连年下滑,热情本身不足,仅有的足球文化也只是停留在国家队、国际赛事以及早期的意甲、英超比赛上。
每四年举办一次的世界杯、欧洲杯深受欢迎,老一辈球迷更喜欢讨论昔日的意甲,广东球迷尤其热衷于英超,这都是自由竞赛的结果。
这不仅不是偶然的,而且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严谨逻辑。
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和广东体育台,通过免费直播比赛,除了一小部分真正的球迷,还培养了一大批非铁杆球迷的足球观众,他们介于狂热球迷和对足球完全不感兴趣的路人之间,有比赛就看,没有比赛也不会心疼。
尤其在广东,很多人从小听着电视里的粤语解说长大,屏幕长时间锁定在体育频道,但并不一定全神贯注地观看比赛,只是把它当成房间里的一个声源,当解说员提高声音时,他们就走到电视机前看精彩的镜头,同样精彩。
他们可能有自己喜欢的球队和球星,但不一定购买该球队或球星的正品球衣,但却是收视率的坚实保障,央视和广东体育就是利用这个数字从广告商那里获得更好的报价。
仅2010年南非世界杯,业内人士估计,央视转播世界杯的广告收入可能超过20亿元,而此前央视买断2010年和2014年世界杯的版权费合计也只有6.8亿元。
然而,足球比赛收费观赛模式打断了这一逻辑链条。
因为要花钱,这些球迷自然就不会再看比赛了。他们并不是只看足球,因为除了足球,综艺节目也同样精彩。转播商能拿到的钱,只能是来自真正的狂热粉丝。
如果中国有那么多球迷愿意付费观看比赛,中国足球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收的粉丝钱不够,收视率不好,广告商自然付不起更高的价格。最后,转播比赛就成了一门亏本的生意。形势好的时候,家底大,亏不亏也无所谓;形势不好的时候,自然就会有违约、停播的消息传出。
就像前不久西甲官方宣布提前终止与新英格兰体育的转播合同一样。
过去几年,作为新英体育的股东,当代明城在体育产业布局不断。
他们不仅垄断了多项重大足球赛事的版权,还亲自参加比赛,并成为重庆两江竞技俱乐部的母公司。
但随着金元足球泡沫的破灭,体育产业受到的冲击对公司经营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重庆两江竞技解散、西甲版权违约只是其中的两件事情。
资本市场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当代明成股价从75元的高位跌至目前的2.03元,不仅被贴上代表退市风险警示的ST标签新浪不转播英超,2022年上半年,ST明成更是以71.19%的跌幅成为此期间头号“熊股”。
从当代名城的角度来看,你可以说金钱足球催生了高价版权和付费比赛,也可以说高价版权和付费比赛助长了金钱足球,双方的观点都有道理。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足球运动已经流行起来,自然会有更多人想加入进来,分一杯羹。但如果这种运营模式无法持续,那么最后坐在桌子上的人自然会成为倒霉蛋。
所以,不管是联盟、俱乐部,还是包括转播商在内的这个行业的其他参与者,都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可持续的运营模式,让大家手里的那块蛋糕更加美味。
转播商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中国足球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想要同时从球迷和广告商身上赚到大钱是不可能的新浪不转播英超,这是一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局面。
唯一合理的办法就是尽力提升收视人数,并将粉丝预期的收入转嫁给广告商,这样三方都满意,皆大欢喜。
这不仅是转播商短期内获得长期稳定收入的必由之路,也是为中国足球培育粉丝、让这片贫瘠的土壤变得肥沃、让转播比赛成为一门更好的生意的途径。
即使父母不再看意甲,我们仍会时常谈论巴乔、古利特、“三驾马车”的故事;即使广东体育台难以转播英超比赛,但广东的英超氛围依然浓厚如初。
足球文化其实就是这样培育的。
虽然中国足球已经陷入了低谷,但中国社会仍然在一步步前进。
随着国民收入的逐年提高,社会对于体育运动的关注度自然也会提高,而这其中足球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对于包括转播商在内的专注于体育产业的相关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朝阳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但也不宜把所有的鱼都捞出来。
放弃付费收看,转为免费模式,不仅能帮助转播商收回成本、实现盈利,对培育足球文化、完善体育产业也是双赢的选择。比如俱乐部分红多了,自然就会加大青训投入,更何况自己也涌现出C罗、梅西,提升年轻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总是有可能的。
否则,违反广播合同的情况将继续发生,这对整个行业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如果你看完本文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关注新浪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