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 新赛季:格局洗牌,山西崛起,冠军之争异常激烈
2024-11-22
这样的篮球赛事,难免会带来一些思考,特别是对于正处于低谷的中国篮球来说。
从欧洲篮球大战中我们可以看到和学到什么?
每次世锦赛,我们都要反思。这是中国男足的套路。而每次得出的结论都差不多,基本就两条:
1、向xx学习(冠军跟着国家走,可能是巴西,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等)。
2.重视青少年培训。
然后就没别的了,还是老样子,很难有什么进展,只是回归常规而已。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中国篮球就不能从欧洲杯这样的高水平赛事中有所收获吗?
作为一场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全球影响力的主流运动,其发展有其基本规律,把握大方向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具体落实。
例如篮球。
如今的篮球只有两种类型:美国的精英篮球和欧洲的俱乐部篮球。前者没必要学,因为美国风格是建立在大量人才的基础上的。如果你没有打单打的身体条件,就不要学他们的站位打法。
而且,美国篮球虽然很热闹,但在国际赛场上的竞争力已经不那么扎实了,如果杜兰特这个国际赛场上的“核武器”被拿掉欧洲职业篮球联赛,美国队真的不稳了,他们的打法早已失去了国际赛场上的优势。
从大局来看,我们更应该关注欧洲篮球。欧洲篮球发展体系是梯队匹配制,比如刚刚重回欧洲篮球王座的西班牙,其联赛中每支球队通常有八到九个梯队,用八到九个联赛来匹配。球员从小开始培养基本功、团队意识和篮球智商,然后一路“打怪升级”,最终凝聚成国家队级别的战斗力。
与此同时,欧洲篮球的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天赋异禀的年轻球员可以通过租借等方式加入欧洲顶级联赛的梯队,获得一流的成长环境。
在欧洲杯上,我们看到各支球队团队配合默契、基本功扎实、竞争激烈、各年龄段的人才储备充足,这些都是联赛体系培育出的篮球“硕果”。
这样的篮球打法是不是很棒呢?我们应该学学吗?
问题是如何学习?
如何构建多级联赛体系,并且保证各级联赛不出现“莫名其妙”的问题?
基层教练水平达标吗?让那些自己都不会打篮球的人教小孩子,是教学还是误导?
优先签约权、培训费等束缚人才流动的规则能不能取消?但如果取消了,俱乐部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球员随时都会离开,球队也不会接受。
现在打篮球的孩子很多,但从篮球市场的发展来看欧洲职业篮球联赛,有多少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走一条淘汰率极高的职业道路?一旦这条路走不通,下一步该怎么办?
我们不是没有篮球的发展大纲,比如当年的“北极星计划”,也是经过大量调研后制定的计划,想法很好,但到了执行阶段,就只剩下一声叹息。
我并不是因此而气馁欧洲职业篮球联赛,而是实事求是,从目前国际篮球的竞争水平来看,我们CBA已经越来越难以为国家队提供能够从容应对国际比赛的人才了。
亚洲杯和世界杯预选赛之后,主教练杜锋指出中国男篮在技术运用、身体对抗等方面存在不足,归根结底还是基本功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在联赛中解决。国家队层面怎么能强调基本功呢?
我们现在的联赛水平怎么能效仿欧洲呢?理念上可以学习,但实际操作的条件还不具备,或者需要很长时间去积累,形成基本的基础,而且这个时间很难说是多久。
说实话,本届欧洲杯对中国篮球最有用的可能就是归化了。